〈行跡攝影集〉
正月十五日,為叢林二大季之一,法師乃決心辭知客職。住持得智長老,一再堅留,奈師志已決。
正月十六日清晨,杖錫離寺,赴衡山南嶽之祝融峰。
祝融峰,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主,海拔最高,與峰對峙,有龍池,池在群峰環繞中,狀似蓮花臺座。中有一小石洞,洞內縱橫各約二十尺,高約十尺,人跡稀少,是用功的好處所。
法師居洞面壁,窮究己躬下事。初,僅以苦菜、黃精、松子、杜鵑花充饑。半年後,自種之山芋、蕃薯方可供食用。
寂靜阿練若辦道,工夫較著力,頓感身心輕安,得未曾有。閒常身心世界,一齊脫落,不復知有飲食,及行住坐臥,處於大死境界者亦常有之。
八月中秋之次日,湘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劉膺古將軍,忽偕衛士來山洞相訪,就石坐之。初詢法師何處人士,何時來此,為何出家,為何獨居山洞,研究何宗派等等,似有偵察之意。法師俱以實告,竟成莫逆,擬興供養,法師以行將他往,方便卻之,因止。
劉氏素習靜坐,偶爾至藏經殿小住。殿在龍池,距法師住洞約四公里。自後常入洞請益,乃知為同善社之坐法,知見偏差,未入正法之門。法師善為誘導,令先閱《了凡四訓》及當代印光、虛雲諸大德法語,再閱《指月錄》及《御選語錄》、《居士傳》等典籍,始漸入正路。
冬,省府秘書長易書竹居士入山請益,各進山芋二枚,踏雪而返。
山居多蛇,間亦有虎來往,法師毫無所懼。
民國二十年辛未(一九三一),二十五歲。
仍住龍池山洞。
劉膺古將軍,每月初必攜供養物品及《指月錄》入洞請益。觀其根鈍,後令閱《法寶壇經》,似較契機。
法師住洞期間,除種芋薯等勞作外,足不出洞口。雖距藏經殿不遠(約1.2公里),但從未往訪劉氏。
龍池山高,氣溫很低,春冬多雲,寒氣逼人。即盛夏,早晚亦可著棉衣,實為修行辦道佳境。但自揣出家以來,世學盡棄,雖受禪法薰陶,已獲安心立命處,而於佛法大海,尚未深入,將何以興教化,續佛慧命?念及此,意欲出山,研究教理。
三月末,南嶽祝聖寺佛學研究所學僧,因春假之便,上山摘取野豆及竹筍等物。有一小隊來龍池,得知研究情況,遂決心於秋季招生時,前往修學。
七月十六日,離龍池,逕至南嶽鎮東衙祝聖寺佛學研究所報名,由明真教授考試,經錄取入所。
教授有空也、鐘明、靈濤、明真等大德。課程有唯識學、因明學、天臺四教儀及法華經。禪宗之楞嚴,國學之老莊等。
法師除研究所授一般課程外,仍每夜禮佛,坐禪不輟。
(《紀念集》頁0000d,行64 ~ 95)